新闻中心

把握窗口期 立足好底子 让福建海上风电产业进阶

发布时间:2025-08-12来源:国家电网报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发展海上风电,是深入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海上风电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福建作为海洋大省,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链。面向“十五五”,福建可通过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协同推进科研攻关、完善消纳机制、持续扩大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政策优势显著


进入“十四五”以来,我国海上风电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方面,我国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海上风电发展的战略地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多项顶层规划和政策均涉及发展海上风电。今年,“发展海上风电”还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另一方面,相关政策已由补贴进入技术驱动阶段,更加聚焦打造海上风电产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中央财政全面退出新建项目补贴,政策重点转向加快制定海上风电开发技术标准,推动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建设等。《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深水远岸布局、优化用海审批程序和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等要求。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海洋能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作出部署,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在“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引领下,我国海上风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404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127万千瓦,约占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的51%,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


福建海上风电发展空间广阔


受季风气候和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福建省海上风电可开发潜力大,年均风速超过每秒9.5米。截至2024年年底,福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81.8万千瓦,风电利用小时数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预计到今年年底,福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500万千瓦。凭借海上风电资源优势,福建不断健全相关工作体系、强化政策支持,打造海上风电技术策源地和创新应用高地。


整机制造优势突出,核心装置实现深度自主化。近年来,福建不断刷新全球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纪录。2022年16兆瓦、2023年18兆瓦机组相继下线后,2024年10月,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机组在福清市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首次实现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100%国产化,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


多个海上风电产业园运营成熟,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福建已建成了集装备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维护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漳州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等多个大型海上风电产业集群落地,全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年产值达100亿元。漳浦县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园、诏安湾产业园和漳州开发区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正在加速布局。


技术创新及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方位服务产业链上下游。2024年,福建省海上风电前沿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建成投运了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传动链平台。福建连续举办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等高端会议,聚焦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交流、经贸对接、成果转化,持续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四方面发力推动福建海上风电发展


“十五五”时期,我国海上风电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福建应紧盯当前的重要窗口期,发挥资源禀赋、产业配套等有利条件,加强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高效推动资源利用、科技攻关、大规模消纳和产业发展。


资源开发方面,统筹项目布局及开发进度。福建近海海上风电规划规模超千万千瓦,项目储备丰富;深远海风电资源可开发量超5000万千瓦,规模化开发优势突出,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阵地。由于海上风电项目从竞配、核准、建设到并网需要2至3年时间,建议从省级层面统筹资源释放力度及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每年竞配一批、核准一批、开工一批、并网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同时,深入布局深远海资源开发,以闽南外海浅滩风电基地开发建设为契机,尽快落地深远海风电资源的开发计划,优先实施若干水深浅、资源好、送出条件完备的示范项目,为后续开发打下基础,推动海上风电逐渐向深远海方向发展。


技术研发方面,聚力攻坚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环节。推动海上风电技术更新迭代、完善行业标准是提升海上风电综合竞争力、助力行业长期向好发展的关键举措。建议组织龙头企业、国家级实验室、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联合攻关,加强抗台风和防盐雾海上风电技术、海上风电碳纤维复合先进材料、海上风电漂浮装置、海上风电关键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不断提升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制造技术及自主化水平。完善海上风电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参与海上风电行业相关国家、国际标准制定,为海上风电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并网消纳方面,加快配套工程及跨省跨区配置能力建设。海上输电通道建设直接关系到海上风电的并网消纳,建议加快海上风电通道建设,结合项目建设提前规划配套并网接入工程,实现同步投运。加快提升清洁能源跨省跨区配置能力,畅通海上风电外送消纳渠道,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海上风电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业态方面,推动“海上风电+”多元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制氢”“海上风电+旅游观光”等都是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衍生场景,能够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带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因地制宜在漳州、福州平潭等海洋渔业较发达地区试点示范“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形成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在福州等氢能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海上风电+制氢”一体化开发试点项目,促进海上风电和氢能综合发展与应用;在福州平潭、莆田南日岛、漳州漳浦等自然资源较好的地区深化打造“海上风电+旅游观光”的商业模式,增强产业协同效应。


(作者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2025风电备品备件及设备更新改造展、第5届风电人工智能及智能运维大会暨第4届海上风电建设与运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