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新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首次签发,江苏省盐城、如东各有2个项目入选,入选数全国第一。4个项目分别为: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有限公司H8-2#3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江苏东台H2四期300MW海上风电项目、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6(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10(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
CCER是对国内诸如可再生能源、林业碳吸收、甲烷减排以及能效提升等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效进行科学量化与验证的体系,其减排量会在国家设立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登记平台上得到正式记录。截至目前,国家已正式推出了涵盖海上风力发电、光热发电技术、植树造林碳吸收以及红树林培育在内的四种减排计算方法指南,满足条件的相关项目均有资格申请CCER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此外,那些被纳入排放控制范围的企业,可以选购CCER来抵消其部分碳排放配额,具体比例为不超过其总排放量的5%,这一措施旨在帮助企业以更经济的方式完成其减排责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海上风电”“零碳园区”等被首次写入报告。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发展海上风电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大丰区海岸线长112千米,海域面积5000平方千米,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风速超7米每秒,是建设大型海上风电场的理想场所。三峡集团是国家大型公司,在新能源开发上有着丰富的经验。2016年3月,该集团在大丰成立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有限公司,开展海上风能的研究与开发等。
与陆地相比,海洋气象预测、地质勘测及海上风电施工更困难,因此被喻为“全球电力科技竞争的新高地”。近年来,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公司开展筒基础结构研究,让如同“筷子插入豆腐里”的风电桩在海底稳稳“扎根”。2021年,该公司离岸最远距离超80千米H8-2风电场在国内首次应用海上高抗技术,助力我国海上风电突破远距离交流输电瓶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该公司参与,由三峡集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月28日,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公司800MW海上风电项目启动建设,这是我国当前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最远点离岸达85.5千米。项目投产后,预计平均每年可发28.42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7.56万吨。
项目位于新洋港东南方向、大丰港东北方向海域,共包含大丰H1#、H2#、H10#和H16#四个场区,总装机规模85万千瓦。风电场所发电能汇集至海上升压站(新建2座海上升压站,利用1座已有海上升压站)35kV母线,经主变升压至220kV后通过4回220kV海缆登陆并转220kV陆缆+架空线路接至风电场220kV陆上开关站。
公司负责人赵素芬说:“挂轨式巡检机器人具备实时拍照、实时识别、实时报警等功能,实现了对海上升压站设施的远程自动巡检,进一步推进海上风电运维模式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变。”
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6项目预计年均减排量可达598988吨,预计计入期总减排量可达5989880吨。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400MW。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10项目规模与H6项目相当,该项目预计在计入期内平均每年实现减排温室气体604482吨,预计计入期总减排量可达6044820吨。
江苏东台H2四期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组后建设投运的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并网运行5年来累计发电量57.9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75.53万吨。风电场位于盐城市东台近海,总装机容量302.4MW,由63台单机容量4.0MW和12台4.2MW的风电机组组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评价:“突破我国海上风电高效、优质、低成本、规模化开发的技术瓶颈,自主创新的成套技术与装备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