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深谷山地。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西风电场,“大风车”鳞次栉比、迎风旋转;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起伏的山坡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正加速播种“数智化”的种子,率先探索新能源智慧场站建设,孕育绿色能源向“新”力,构筑产业发展的新生态。
打造智慧风电场系统
走进国内首家拥有超算中心的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场——富源西风电场,放眼望去,绵延的山头上135台“大风车”正迎风旋转。
该风电场装机容量80万千瓦,安装135台风机,2023年5月实现全容量投产,创造了云南省风电领域单机容量最大、单体规模最大等多个第一。“截至目前,该风电场已累计输出约23.39亿千瓦时绿电。富源西风电场四期14.74万千瓦风电项目已启动建设筹备工作。”该电场相关负责人说。
该公司以富源西风电场为试点,创新性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打造了“数字孪生+超算中心”智慧风电场系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超算中心的智慧风电场。
“富源西风电场按照数字孪生、智能决策、智能巡检等8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云南国际首个智慧化场站项目,2024年10月所有专题模块上线运行。该风电场还建设超算中心,支撑数字孪生业务对算力的需求。”该电场负责人李军表示,“与传统运维方式相比,富源西风电场年发电量预计提升1.1%左右,以全年发电19亿千瓦时计算,相当于多发电2000多万千瓦时,安全事故率预计下降一半。”
实现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
滇中高原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的莽莽山野间,成千上万块错落有致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清洁电能,这里便是云南国际班果光伏智慧电站。
“这里年平均日照时间2670小时,是最适合发展光伏发电的地区之一,电站目前发电量达8400万千瓦时。”云南国际昆明生产运营中心副主任刘艳说。通过轨道机器人、多类型智能摄像机、拟人态传感器等技术设备,实现日常智能巡检和智能诊断,减少人工作业。
在云铝阳宗海示范项目二期建设现场空地上安装着各式各样的太阳能光伏板,光伏薄膜玻璃、全自动跟踪光伏发电系统支架等24类综合智慧元素就集中在这个未来能源的示范展示区。
由云南国际与云铝股份联合投资建设的云铝阳宗海示范项目,是引领未来能源转型的示范项目。该项目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引领光伏发电领域发展。现场运维人员说:“这里的每一种‘智慧元素’的数据资料都会接入集控中心进行数据分析,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选择空间。”
塑造企业绿色发展新优势
云铝智慧园区、智能安全帽、“生态修复+光伏”、大数据故障预警、数字化报表、功率预测……该公司率先探索新能源智慧场站建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将高山风电、光伏建设运维经验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新能源场站,更好地提升发电效率、提高故障诊断和预警能力,通过试点场站先行先试,最终总结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场站建设标准,打造既符合地方发展实际又面向未来的高原山地智慧场站标杆,为后续场站智慧化建设提供经验示范。”云南滇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成康说。
按照规划,2025年云南国际将完成15个智慧场站改造,并同步开展新投产智慧场站建设,2026年将完成该公司所有智慧场站建设,最终实现场站无人值守,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技术先进、具有成本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场站。
“今后,公司将继续推动更多场站管理模式和经营效益的智慧变革,全面提升水、风、光等产业的智慧化运营水平。”云南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