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网甘肃电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甘肃样板”

发布时间:2025-01-16来源:中国电力报

2024年12月31日,年末岁初之际,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高比例新能源大送端电网综合防御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获评中电联2024年度电力创新奖特等奖。此奖项的获得标志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能源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在科技创新和能源转型的路上前行不辍,为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近年来,甘肃省紧抓机遇,凭借能源资源富集、“风”“光”无限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扎实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与此同时,甘肃电力立足西北电网“总枢纽”、西电东送“主通道”、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重基地”发展定位,紧扣“三抓三促”“提质提速”工作主线,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支撑,全力服务新能源并网,为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甘肃样板”贡献力量。


助力全国重要新能源基地建设


1月1日,随着民勤国能1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投运,甘肃省电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其中,新能源总装机6446万千瓦,占比64.2%,位列全国第二。2024年甘肃新增新能源装机达1200万千瓦,风电成为甘肃最大电源,新能源主体地位基本确立。


甘肃省电源种类齐全,在运电源包含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2024年,甘肃加快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国家第一批大基地基本建成并网。“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启动实施,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为高效服务新能源等电源项目并网,甘肃电力成立了省级电源服务机构,设置实体化电源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形成“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接网服务格局。近两年全省电源年度新增装机均突破1200万千瓦,年均增速超过20%,省内电源装机从2017年的5000万千瓦迅速增长到如今的1亿千瓦,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实现了翻一番。


技术创新引领新能源发展


从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成,到酒泉、嘉峪关、张掖等多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及风电基地的崛起,甘肃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攀升,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电网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甘肃电力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并网过程中我们遇到的许多专业问题,都在电网专家的指导下得到了圆满解决,启动并网的数周之前,省调就提前组织线上宣贯,针对资料填报、启动调试等各个环节给予我们专业指导,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并网效率。”华能雄关光伏电站站长贾哲说道。


针对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控制难的特点,甘肃电力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能源发电控制技术,率先开发投运了大规模新能源集群有功控制系统,全网613家集中式新能源场站全部接入,实现新能源消纳“最大化”、市场调度“差异化”、调度信息“可视化”、“三公”调度“透明化”。该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推动新能源外送消纳


1月6日,2025年度甘肃送天津省间绿电交易电量正式出清,成交电量34.5亿千瓦时,标志着甘肃绿电首次送入天津。


2024年,甘肃电力加快推动陇电外送通道规划建设,陇电入鲁工程甘肃段率先贯通,陇电入浙工程开工建设,陇电入川工程完成可研内审,秦川、麦积扩等5项750千伏工程建成投运,创造了甘肃电网建设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成效最显著的实践样本。省际电力互济能力稳步增强,绿电外送拓展至全国6个省(市),首次实现绿电送入北京。


甘肃是全国唯一一家新能源、用户报量报价参与的电力现货试点单位,2021年5月开始长周期连续运行并于2024年9月5日转入正式运行,甘肃电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甘肃新能源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2024年,甘肃电力外送电量达558亿千瓦时,通过多年的发展,甘肃电网已建成“枢纽型、外送型、清洁型”的坚强电网,助力省内新能源消纳的同时,为全国电力保供贡献甘肃力量。


版权所有:2025风电备品备件及设备更新改造展、第5届风电人工智能及智能运维大会暨第4届海上风电建设与运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