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国内已投运单体装机总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U场址项目实现全容量投运,项目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至此,山东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43万千瓦,为山东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外电与“风光”并举 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山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任务繁重。多年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主动发挥电网的枢纽平台作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外电入鲁战略实施,促进新能源发展和消纳,助力山东能源加速转型。
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U场址项目共建设177台8.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全容量投运后,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为积极服务项目并网和新能源消纳,国网山东乳山供电公司深入开展“清风暖阳”行动,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对海上风电并网的220千伏银滩变电站出线进行迁改,为并网开辟绿色通道;对乳山西园变电站进行改造,由35千伏升压为110千伏,提升海上风电就地消纳能力。
截至9月10日,山东电网今年风光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比去年首次破千亿千瓦时提前70天。为促进风光等新能源发展和消纳,山东电力大力实施“清风暖阳”并网服务专项行动,服务风光装机突破9200万千瓦,风光出力首次突破5000万千瓦,成为国内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发电出力最高的省级电网,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网发电量比重首次超过30%,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10月24日,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山东段铁塔组立全部完成,为年底前山东段全线架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后,每年可为山东提供超过360亿千瓦时电量。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约50%,对于我国加速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保障经济民生用电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山东电力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力度,建成并管理运营全国规模最大的省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山东电网接受省外电能力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积极消纳新能源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清洁能源基地送出,“十四五”以来,山东电力超前论证烟威、鲁北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送出方案,全力推动烟威地区2项特高压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加快推进弥河、高地等500千伏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国际领先的鲁北地区多级分层新能源接入网络。
6月28日,东营津辉795兆瓦/1600兆瓦时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一期500兆瓦/1000兆瓦时项目顺利并网发电,这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全部建成后,一次储存电量高达1600兆瓦时,可满足约8000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需求,并能有效解决风光大基地送出断面受限问题,构建“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东营区域的新能源高效利用,提升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的友好性。
储能兼具“发电”与“用电”双重特性,既能“保供”又能“消纳”。因此,山东省把新型储能作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全力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新型储能发展,山东电力在国网山东经研院设立了新能源和储能接入研究专班,积极开展储能发展布局研究,并接受山东省能源局委托,科学编制了《山东省新型储能工程发展行动方案》,积极在新能源富集区域布局储能设施,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持续优化并网服务,助力山东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72万千瓦,3年增长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