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延拓海上风电开发边界

发布时间:2024-07-23来源:中国电力报

7月12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16.6兆瓦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启航仪式在中船黄埔文冲造船厂举办。据测算,“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后,平均每年可发电约5400万千瓦时,能满足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电。


创新 实现多项全球首创


深远海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主战场,而深远海追风,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作为漂浮式风机在深远海“安身立命”的关键部件,“明阳天成号”的浮式基础和传统钢结构的浮式基础不同,是由三个浮筒、混凝土臂和连接件组成。其中混凝土臂采用抗压能力达到115兆帕以上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制造而成,这种混凝土材料强度能达到普通混凝土的4倍左右,大大增加了浮式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


“明阳天成号”还是全球首台采用下风向设计的风机及单点系泊技术,可使支撑结构极限载荷降低约40%,使其抗台风能力进一步提升。浮筒采用的“玻璃纤维外壳+XPS芯材+防护涂层材料”方案同样为世界首创,突破了传统浮筒采用纯钢结构或钢混结构的限制。此外,翼型双塔筒、双主机、双风轮的设计,两座塔筒呈“V”字形排列,搭载两台8.3兆瓦海上风机,总容量达到16.6兆瓦,可应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广泛海域,不同于一般的海上风机,它的扫风面积不仅可以达到七个足球场大小,同时还能根据风向,随风而动,可应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海域,适应高达17级台风的极端海况。以及全球首创的拉索系统,这一设计预计使其发电量可提升4.29%,让塔筒具备协助对风的能力。


在智能化方面,该风电平台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策略应对能力。“明阳天成号”安装有超过3000个智能感应器,通过视频、图像、音频、位移、温度、振动、应力、电压、电流、风速、风向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可实时感知2000多个零部件运行状态,使其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和人力需求。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使这台漂浮式风机的成本显著下降,使深远海开发更具经济性。


探索 不断突破边界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迅猛。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约3729万千瓦,约占全部风电的8.5%,装机规模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位。


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深远海风电发展。2023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明确提出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新技术示范和平价示范。


在海上风电发展过程中,海洋能源装备的研发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为产业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从2022年“中国三峡101”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的启航到2023年12月中国电建华东院研发并投建的国内首座75米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测试验平台交付,不仅为我国深远海域的精准地质勘察和科学试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也对提高我国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内的运维工作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大型海上风电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也于近日完工交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正在推动风电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海上风电不同服务场景中的运用,助力运维业务更加精益化、智能化。


从风电抗台风技术领创,到海上大兆瓦机组引领,再到深远海漂浮式风机领航,明阳集团一次又一次实现自我超越,同时也标志着行业的不断前行,掀起一轮又一轮海上风电技术创新浪潮,不断延拓着海上风电的开发边界。


风与电的交响曲将在海洋的怀抱中不断回响,未来,随着大型机组、柔直输电等降本手段的应用,海洋能源必将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迸发出不可限量的蓝色潜力。


上一篇:无 下一篇:驶向深蓝:“国蛟一号”再添重器

版权所有:2024第4届风电人工智能及智能运维大会暨第3届海上风电建设与运维大会